深圳自考: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课程
马克思在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中,明确提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,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。
(一)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
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、群体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。
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。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、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。
实践客体具有三种基本类型:自然客体、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。
客体的三种基本类型表明,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指向物质世界,而且也以人自身为实践活动对象,即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进行自我改造。
②自觉能动性。实践是主体有意识、有目的的活动。
③社会历史性。实践是社会性的、历史性的活动。
实践的三个特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。人们客观性的活动受着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支配,还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;反过来,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实现,依赖于人们客观性的活动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。
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。
(社会管理、阶级斗争、社会革命、社会斗争等)
③科学实验。(尝试性、探索性的实践活动)
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实践形式外,还有其他一些实践形式,如教育实践、医疗实践、艺术实践等等。
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,人确实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,但人的实践活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,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,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。
2.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。
马克思主义认为,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,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,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,人与人之间就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,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,从而就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。
3.实践是人存在方式。
三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
1.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决定。
打造简单的石器用于采集果实或打猎,就标志着人手的产生。人手产生以后,人才逐渐摸索出用石器钻木取火,大大推动了人类的进步。
劳动还促使了人脑的形成,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。
2.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会得以存在的基础。
马克思主义认为,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是一切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。
3.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。
科学实验的进行推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,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。科学实验是近代出现的一种实践形式。
医疗实践、教育实践、艺术实践等对社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。医疗实践医治人们的疾病、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、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,使人们更好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。
如有疑问,欢迎大家前来深圳自考网获取更多的相关资讯。